焊接耐磨板固锈剂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确定产能过剩的标准
“产能过剩”是指当实际生产能力大于最佳生产能力时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通常使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过剩产能的评估指标。该指标等于实际产出与潜在生产能力的比率(潜在生产能力是指经济中已经形成的产出能力,不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在建工程和计划生产能力),正常值通常应该在79%-83%的范围内。美联储认为,如果产能利用率达到85%,可以认为产能的充分利用已经实现。超过90%可以被认为是产能不足,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如果它明显低于79%-83%的范围,这表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e.建筑不足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产能过剩的主要特征
一是周期性盈余和非周期性盈余并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同行业经历了多轮不同阶段的产能过剩危机。一个或几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解决,新的产能过剩行业已经出现。这就是市场经济法律的作用。自2005年和2006年以来,这一轮产能过剩得到了强调,主要原因是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第二是总盈余和结构性盈余并存。从总生产能力来看,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例如,中国在耐磨板固锈剂、船舶和水泥生产能力方面居世界第一。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同时,出现了盈余趋势。从结构上讲,低端和粗加工领域产能过剩,而高科技和高附加值领域产能不足。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急需的许多特种钢材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第三,传统产业的过剩与新兴产业的过剩并存。在传统产业中,重化工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拉动能力,是近年来投资的主体。2008年宣布的“4万亿元”投资大部分投资于重化工业,这进一步加剧了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同时缓解了经济低迷。此外,新兴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风力发电设备、多晶硅、光伏和其他新兴产业的政策刺激下,冗余建设加剧,产能过剩加剧。
上一篇:耐磨板固锈剂产品结构处于调整期